您现在的位置是:探索 >>正文
1月份银行理财产品实际募集规模同比下降14% 业界预计摊余成本法产品数量不会持续增加
探索3666人已围观
简介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余俊毅银行理财产品已成为居民财富管理的重要选择,而各家银行理财子公司也在不断提高投研能力,谋求更大市场占有率。开年以来 ...
炒股就看,月份银行业界预计权威,理财量专业,产品成本及时,实际全面,募集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规模
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余俊毅
银行理财产品已成为居民财富管理的同比摊余重要选择,而各家银行理财子公司也在不断提高投研能力,下降续增谋求更大市场占有率。法产
开年以来,品数银行理财子公司正积极实践,月份银行业界预计不断增强资产配置能力。理财量业内人士认为,产品成本未来银行理财市场有望迎来更稳定的实际增长。
理财产品实际募集规模下降
根据民生证券研报统计数据,募集1月份,银行理财发产品实际募集规模有所下降,实际募集规模达3386亿元,较2022年12月份下降0.76%,同比下滑14.34%。民生证券研报认为,这一方面反映理财赎回余震影响犹存,另一方面也因受到了春节和季节性因素的扰动。
1月份银行理财发产品1393只,数量环比降幅较大。但同时,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的创新主题类产品在不断增加,其中包括养老、绿色金融、双碳、ESG、养老、乡村振兴、专精特新等多个领域。
中国理财网数据显示,截至2月9日,市场上在售及存续的养老主题理财产品共有51只;ESG主题理财产品共有170只;乡村振兴相关主题产品共有71只;科技创新类相关主题产品共有31只;专精特新相关主题理财产品共29只。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体现了银行理财子公司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及满足投资者多元化需求的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有部分银行理财子公司新发产品中还推出了混合估值理财产品,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热点。对此,江苏苏宁银行金融科技高级研究员孙扬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2022年11月份,国内债券市场调整波动,对配置债券产品为底层资产的理财产品造成了冲击,市场对于净值稳定性较高银行理财产品需求增大。银行理财子公司在混合估值中增加了摊余成本法估值的资产,减少了净值受到的市场波动影响,满足客户对于低波动产品的投资需求。实际上,基金公司已经推出了混合估值基金,银行理财子公司只是跟随而已。
混合估值影响几何?
普益标准研究员赵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根据该类产品特征,其比较适合那些对净值波动比较敏感但又希望在行情上涨时不会踏空的投资者。
未来混合估值理财产品能否成为主流?孙扬认为,摊余成本法虽然可以平滑波动,但对持有资产的期限有了较高的要求,影响了客户的流动性,能否成为主流尚不确定。此外,混合估值产品的收益并不能真实反映市场波动,不利于反映真实风险。
银行理财产品是否会持续发力创新类产品?证券公司杨荣团队认为,2023年样本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的创新产品数量预计会在国家宏观政策引导下延续增长趋势,特别是养老理财,随着个人养老金制度的试点和完善,其产品发行数量和总规模预计均会逐步增加。但摊余成本法计量的产品因为其严格的监管要求,预计数量不会继续增加,反而会因理财市场净值的恢复而逐渐减少。
杨荣团队预计,混合类产品数量会有小幅增加,但比例上仍保持2022年的水平或继续下调;固收类产品规模预计会继续扩大,整体产品规模也随之有所恢复。在资产配置方面,各样本银行理财子公司仍会以“固收+权益or衍生品”为主。同时,预计2023年银行理财子公司各类型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会有所提高,而风险水平预计会随着业绩比较基准的提高有一定恢复,但为了布局后续的“净值化”时代,风险水平预计依然会保持历史低位。
银行理财子公司应该如何提高竞争力?的研报认为,一是要高度重视破净影响,提高理财产品回撤管理能力。二是把握财富管理市场发展机遇,加快业务布局,要扬长避短,力求形成特色化、差异化竞争特色。三是要充分认识资产管理业务风险的特殊性,更加注重风险防范。
Tags:
相关文章
中国银行马龙:数字化转型是一场触及组织经营范式的深刻变革
探索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孙文轩)11月21日,在2022论坛年会平行论坛“数字经济与金融科技暨全球金融科技大会”上,信息科技部副总经理马龙围绕数字新基建主题,结合中国银行的实践,分享了他的思考。他表示,数 ...
【探索】
阅读更多vivo X Fold+折叠屏手机发布:搭载骁龙8+定制芯片 售价9999元起
探索新浪科技讯 9月26日晚间消息,vivo今日正式发布折叠屏手机X Fold系列的高配版本——X Fold+。在vivo X Fold的基础上,vivo X Fold+在设计、性能、体验等方面提升,搭载 ...
【探索】
阅读更多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研究员手记:半导体周期下行尚未结束,静待库存拐点
探索年初至今,费城半导体指数和申万半导体指数分别下跌38.96%、35.80%,而相对高点下跌幅度都在40%以上Wind,2022.1.1-2022.9.23)。回溯费城半导体指数历史表现,当前下跌幅度已 ...
【探索】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