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综合 >>正文
经济日报: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面临挑战
综合661人已围观
简介来源:经济日报当前,我国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和产业发展主要面临三大挑战:一是国际政治和经济环境急剧变化,技术封锁危险加剧;二是产业“卡脖子”问题亟待解决;三是国际上已进入产业化快速发展阶段,我国核心材料芯 ...
来源:经济日报
当前,经济我国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和产业发展主要面临三大挑战:一是日报国际政治和经济环境急剧变化,技术封锁危险加剧;二是第代产业“卡脖子”问题亟待解决;三是国际上已进入产业化快速发展阶段,我国核心材料芯片产业化能力亟待突破。半导
第三代半导体也称宽禁带半导体,体产包括氮化镓(GaN)、业面碳化硅(SiC)等,临挑有着突出的经济光电特性。第三代半导体是日报全球技术竞争的关键领域之一。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启动了相关计划,第代加强对第三代半导体技术研究和产业布局,半导我国也高度重视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和产业研发。体产
第三代半导体主要应用的业面三大领域分别是光电子器件,如半导体照明、临挑激光显示等;射频电子器件,经济如移动通信基站、卫星通讯等;功率电子器件,如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高速轨道交通等。我国“新基建”七大产业方向,如5G基站、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轨道交通等,都离不开第三代半导体。
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链主要包括衬底、外延、设计、芯片、封测、应用等环节。其中,衬底、外延、芯片三个环节技术含量更加密集,是投资和创新的重点。
以SiC衬底为例,目前已有1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和几十家企业活跃在国内SiC单晶衬底领域,先后攻克了单晶尺寸、电阻率、晶型、单晶炉等一系列核心技术,4英寸导电型和半绝缘SiC衬底已大规模量产和应用,6英寸导电型衬底已大规模产业化。但目前在缺陷控制、衬底尺寸、面型控制等方面的研发和产业化水平,与国外仍有差距。
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我国第三代半导体主要研发机构已具备全创新链研发能力,国内第三代半导体主要企业已基本形成全产业链,产业规模达到世界第一,但高端产品特别是电子器件领域与国外差距还较大,部分高端产品还是空白。
当前,围绕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与器件,将重点进行7个方面的技术攻关,包括SiC基电力电子材料与器件、GaN基高效功率电子材料与器件、宽禁带半导体射频电子材料与器件、宽禁带半导体光电子材料与器件、宽禁带半导体深紫外光电材料与器件、第三代半导体新功能材料和器件、宽禁带半导体衬底材料与配套材料。
我国“十四五”期间发展第三代半导体的总体目标是从实现“有无”到解决“能用”和“卡脖子”问题,实现第三代半导体全产业链能力和水平提升。具体来说,要突破第三代半导体功率电子材料及器件产业化技术,推动新一代电力电子技术革命,实现在高速列车、新能源汽车、工业电机等领域的规模应用;开展万伏千安级SiC功率器件技术应用示范,引领国际特高压输变电和清洁能源并网技术发展;解决移动通信行业GaN基射频芯片基本依赖进口的“卡脖子”问题,突破Micro-LED、深紫外光源等光电芯片产业化技术,促进在健康医疗、公共安全、新型显示等行业形成新兴产业。
(本报记者 黄 鑫整理)
Tags:
相关文章
平安理财总经理张东:理财公司需以资产配置为内核,坚持稳健定位
综合11月15日,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指导,21世纪经济报道、21财经主办,浦银理财联合主办的“2022中国资产管理年会”在上海隆重举行,本届年会主题是“大资管进化再启航”。 平安理财总经理张东表示,目前 ...
【综合】
阅读更多领取电子社保卡后,实体社保卡仍可以使用吗?答案是→
综合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
【综合】
阅读更多中国保护消费者基金会预制菜工作委员会成立
综合e公司讯,5日,中国保护消费者基金会预制菜工作委员会成立仪式在京举行。中国保护消费者基金会理事长陈四光认为,中国预制食品进入快速发展轨道,但整体还处于初级阶段,他建议,从统一预制食品预制菜)的定义、行 ...
【综合】
阅读更多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友情链接
- 被质疑的拓达维获批在国内上市,云顶新耀首款创新药耗资8.3亿从国外引进
- 后轮驱动版国产Model 3将降价6万元?特斯拉中国回应:不实消息
- 受强风暴和大雨影响 美国雅培密歇根州工厂再停产
-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稳信用”曙光渐现,“加杠杆”助力企业纾困
- 全国首台商业化氢内燃机重卡发布!山东重工以新科技助推山东高端装备腾飞
- “牛市旗手”有多疯狂?东财连续两个交易日被融资买入超43亿,昨日A股现年内首次融资买入超千亿
- 国家发改委:积极扩大有效需求,确保粮食、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 16家白酒A股上市公司,哪家最像“广告酒”?广告促销费占比:水井坊夺冠
-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将二审:拟提高法律责任部分罚款幅度,加强跨境电信网络诈骗治理
- 地产商“潜伏”村镇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