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知识 >>正文
营销推广不能突破法律底线
知识25997人已围观
简介来源:经济日报近日,多款APP推出“29.9元充值100元话费”广告,消费者点击链接后仅收到名不副实的优惠券,甚至充值数千元话费才能享受一定优惠。如此“画饼式”营销,需引起各方警惕。毋庸置疑,此类营销 ...
来源:经济日报
近日,营销多款APP推出“29.9元充值100元话费”广告,推广突破消费者点击链接后仅收到名不副实的法律优惠券,甚至充值数千元话费才能享受一定优惠。底线如此“画饼式”营销,营销需引起各方警惕。推广突破
毋庸置疑,法律此类营销属于虚假广告,底线也并非新问题。营销消费者之所以屡屡中招,推广突破很重要原因在于虚假广告变幻莫测,法律非常隐蔽。底线在各大平台,营销虚假广告普遍存在核实难、推广突破取证难和监管难等问题。法律
实际上,相关法律对限制虚假广告有着明确规定,不存在模糊地带。反不正当竞争法明确规定,广告经营者不得在明知或者应知的情况下代理、设计、制作、发布虚假广告。广告法规定,广告主应当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
平台和商家应成为良性秩序的维护者,而不是规则的破坏者。在现实中,有的商家故意模糊活动的细则及优惠条件,显然已经构成欺诈,也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
营销推广不能突破法律底线。相关APP作为发布平台,本应对广告内容真实性负责,却屡屡越过红线,对良好的互联网生态有害无益。
需要看到,个别平台对整治虚假广告动力不足,原因之一在于其营利模式与广告收益密切相关。无论什么类型的广告,只要能够带来收益,平台就希望将其纳入其中。除了广告本身的可信度备受质疑,其无孔不入的推送方式同样让人不胜其扰。
对平台和商家而言,商业伦理建设迫在眉睫。商家应以诚信立足,靠产品和服务赢得用户。平台应进一步规范广告语,严禁诱导消费。当然,解决互联网领域的问题,还需不断创新治理手段。相关部门应切实运用好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对违规行为精准监测,加大数字监管覆盖范围。此外,仍要继续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规机构及黑灰产业链。
Tags:
相关文章
韩国女记者直播世界杯遭球迷强搂,微笑继续主持
知识观察者网讯)据《朝鲜日报》《东亚日报》等韩媒当地时间22日报道,卡塔尔世界杯开幕式这天,韩国KBS电视台女记者郑伊秀音译)在直播时,被突然闯入镜头的一些外国球迷强搂猛撞。报道称,遇到突发情况的郑伊秀迅 ...
【知识】
阅读更多155天!杭州亚运会渐近 多家上市公司参与,新项目将带来哪些新契机?
知识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来源:每日经济新闻155天,杭州2022年第19届亚运会开幕脚步渐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包括、、、等在内的多家浙江上市公司均有参与本届 ...
【知识】
阅读更多比亚迪“逆袭”合资品牌,距离汽车界的华为还有多远?
知识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文/杨晓鹤来源/Tech星球ID:tech618)比亚迪,正带着“品牌low”“爱国税”“新时代的富士康”等争议,一路逆袭而来。乘联会最新数据显示, ...
【知识】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