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宣爆雷!千亿房企融信中国,被两笔美元债\

又一家千亿房企官宣爆雷!官宣

7月10日晚,爆雷被两笔美披露了一则内幕消息,千亿其公司有两笔美元债到期,房企未能支付有关款项,融信官宣爆雷。中国

最近几年,元债房企爆雷并非稀奇事儿,官宣但融信中国的爆雷被两笔美违约还是让蜜姐多少有些意外。

按理说,千亿融信中国的房企偿债高峰期在2023年,而且2021年报中,融信曾明确表示:“截至二零二二年二月底,中国本集团已偿还于2022年上半年到期的元债全部优先票据”,如今违约的官宣两笔优先票据是怎么回事儿?

爆雷后的融信中国,会积极应对还是“躺平”?恐怕这是投资者和购房者们最关心的问题。

01

首先来看债务违约的问题。

据公告披露,融信中国违约的两笔美元债,其中一笔是2023年6月到期的美元优先票据,票息为8.1%,今年6月9日应支付1279.8万美元利息,该票据有30天宽限期。

另一笔是2023年12月到期的美元优先票据,票息为7.35%。今年6月15日应支付1506.75万美元的利息,同样有30天宽限支付期。

但至公告日(7月10日),这两笔美元债融信中国均尚未支付有关款项。而第一笔美元债已经过了30天宽限期,第二笔也仅剩2天,大概率也是没法按时付息了。

其次,融信中国会“摆烂”吗?需要从其还款意愿/态度和还款能力两个方面来考虑。

还款态度方面。公告称,融信中国2021年至2022年7月10日,累积净偿付公开债券及各类有息债务及相关利息近300亿元。

2021年报显示,融信中国积极进行了二级市场维护:

一方面,全年累积回购本金总额1.24亿美元票据并完成注销;

另一方面,截至2021年底,其财务杠杆有明显下降,资产负债比率为66.4%,比2020年减少了16.4个百分点。

02

但如前文所述,2021年报中,融信中国曾明确表示,今年2月底,公司已经偿还了今年上半年到期的全部优先票据。

这份报告的落款时间是2022年3月31日,但因融信中国今年延迟披露年报,直到今年5月15日,才完成审核2021年年度业绩,5月30日才正式披露年报。

然而,距离年报发布半个月内,两笔美元优先票据却因不能按时付息官宣违约。

从字面来看,2021年报中的表述完全没问题,说的是“二零二二年上半年到期的全部优先票据”,而如今违约的两笔美元优先票据是2023年6月和12月到期。

但年报中却未对此进行预警,很难判断这是因年报信息收集不到位、管理问题抑或是其他原因,导致目前出现的突发违约状况。

从上述数据和情况来看,融信中国有还款的意愿,且2021年的确在积极还债。

但2021年报中偿债进度的“喜讯”和目前实际违约存在一定的矛盾,或者说未能有效预判,因此很难确定,如今其还款的态度是否还如此前一样?

只能说,从现有披露的公告来看,至少给出了两个方面的表态:一要谋求解决债务问题;二要保持项目稳定运营、销售及回款力度,“尽最大努力保护所有利益相关方的利益”。

03

还款能力则要看房企的销售、回款及发债情况等来判断。

实际上,不只是债务爆雷,融信中国的业绩同样爆雷。

今年1-6月,融信中国合约销售额为387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829.7亿元,大降53%,业绩遭“腰斩”。

融信中国的危机在2020年已经显露,除了受行业调控及行情、疫情等外部因素和大环境的影响,融信中国也深受“地王后遗症”和“抄底”拖累。

2016年,融信中国上市后,开启了快速扩张之路,曾一度在上海滩勇夺“地王”,成为全国有名的“地王收割机”。

蜜姐曾多次强调要警惕“地王”,因为风光背后意味高地价和高风险。

2016年,融信中国在上海静安区获“地王”的地块,名义楼板价高达10万元/㎡,全年其拿地的平均成本接近1.3万元每平方米。

而直到2020年,其平均售价才升至2.14万元每平米,“地王”的个中滋味可见一斑。

2020年,融信中国的管理层曾坦言,对限价政策理解不完全透彻,最终政府批的限价都远远低于其预期的售价。

但同年仍然新增50块收购地块,新增土地储备872万平米;比2019年还多4块,多141.1万平方米,大举“抄底”。

2021年,融信中国新增土地项目42个,新增土地储备457万平米,权益金额195亿元。相比2020年的确有所降速。

但2018年、2019年,融信中国的新增土地权益金额分别为71.34亿元和163亿元,相比而言其2021年195亿元的新增土地权益金,仍然增加较多。

图片来源|东方财富网(特此感谢!)

尤其是对比2018—2021年的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及增速来看,融信中国最近两年拿地策略似乎较为激进。

04

融信中国的债务危机或许才刚刚开始。

最近两年的楼市行情,蜜友们也是有目共睹,楼市调控、周期变化,叠加疫情影响,相比行情更好的2018、2019年,融信中国的拿地并未降速,似乎依然执着“抄底”。

当楼市行情好的时候,房企们高举高打,杠杆游戏还能够顺利继续;但当遇到行业调控,去杠杆降负债的大趋势,楼市行情也相对冷静的情况下,“活下去”才是第一要务。

但2021年,融信中国的业绩“变脸”,净利润腰斩,员工减少近3成,降速换挡遭遇了硬着陆。

融资方面,2021年,融信中国发行2025年到期的3亿美元7.1%票息的优先票据,和2022年到期的2亿美元5.5%票息的优先票据;本金总额不多于96.6亿元的境内公司债等。

但如今仍然爆出债务违约,无疑将影响其信誉和未来的融资进度。

7月11日,国际评级机构穆迪下调了融信中国的公司家族评级,将该公司的高级无抵押评级从“Caa2”下调至“C”,展望为负面。

同时,穆迪称融信中国可能引发交叉违约且筹资活动具有不确定性。

此前乐居财经曾统计,通过融信中国公开市场上债券信息,得出结论:2023年其将迎偿债高峰。

今年已有数家房企爆雷,其中,不乏千亿房企。

6月千亿房企祥生控股同样是因美元债官宣爆雷,4月千亿房企也因美元债爆雷。

去年底到现在,楼市的利好消息不断,但曾经狂飙猛进的房企们似乎却难以摆脱困境。

希望这些房企们,真的有决心“断臂自救”,好好地将期房如期交付,毕竟购房人才是最后的买单者。

休闲
上一篇:中国四大金融部门一把手易纲、郭树清、易会满、潘功胜最新演讲全文
下一篇:“宇宙房企”业绩会透露重要信号